客服热线:170-9120-6331

有效提高祈福智能光明灯塔及光明灯系统

2018-03-06来源:爱商户
核心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人们还遵循着祖先所流传下来文化传统,例如:使用光明灯塔进行祈福。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人们大多通过点燃实际的光明灯,以使光明灯进行燃烧而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人们还遵循着祖先所流传下来文化传统,例如:使用光明灯塔进行祈福。 
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人们大多通过点燃实际的光明灯,以使光明灯进行燃烧而进行祈福。但燃烧的光明灯不仅会产生雾霾而严重的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的健康,且燃烧的光明灯还给祈福的场所带来了严重的火灾隐患。与此同时,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人们大多将需要点燃祈福的光明灯放置在一个平台上,从而造成了祈福场所中空间极大浪费。再者,目前的现有技术也可通过点亮电子光明灯塔中的电子光明灯进行,以使光明灯通过点亮发光而达到类似燃烧的效果而进祈福。但其电子光明灯塔不仅功能单一,且不能良好表现出传统的祈福文化,严重影响了其适用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通过燃烧光明灯还是点亮电子光明灯塔进行祈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因此,如何延续祈福的传统的同时,有效提高祈福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光明灯塔及光明灯系统,其能够有效提高祈福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光明灯塔,应用于:光明灯系统,所述光明灯系统包括:上位机,所述智能光明灯塔包括:光明灯塔本体、驱动装置、显示设备和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所述光明灯塔本体为空心柱状结构,每个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均与所述光明灯塔本体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显示设备均安装于所述光明灯塔本体上,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耦合,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的输入端和所述显示设备的输入端均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耦合。所述驱动装置用于获取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和所述显示设备,以控制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的发光模式和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通信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耦合。所述通信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耦合,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的输入端和所述显示设备的输入端耦合。所述通信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上位机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控制指令至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和所述显示设备,以控制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的发光模式和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耦合,多个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与所述处理单元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耦合。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均包括:外壳、摆件、至少一个光源和盖板;所述外壳为具有开口的壳体,所述摆件安装于所述外壳中,每个所述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中,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开口,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盖板均由透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光源均包括:驱动单元和发光单元,至少一个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耦合,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光单元的输入端耦合,多个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光明灯塔还包括:顶盖和底座;所述顶盖安装在所述光明灯塔本体的顶端,所述底座为柱状结构,所述底座和所述光明灯塔本体的底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明灯塔本体包括:多个支架;每个所述支架均为空心柱状结构,所述支架通过连接件与相邻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光明灯塔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光明灯塔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底座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光明灯塔本体的底端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光明灯塔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光明灯塔本体的底端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啮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明灯系统,包括:上位机和所述智能光明灯塔。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入端通过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方式耦合。所述上位机用于生成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的发光模式和所述显示设备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驱动装置安装于光明灯塔本体上,且驱动装置能够获取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号。驱动装置还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而生成与控制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通过光明灯单元装置的输入端和显示设备的输入端均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耦合。从而驱动装置能够将生成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光明灯单元装置或显示设备。光明灯单元装置在控制指令的控制下,能够以对应控制指令的发光模式进行发光,而显示设备在控制指令的控制下,能够显示对应控制指令的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由于通过驱动装置对光明灯单元装置和显示设备的智能控制,从而大幅的提升了智能光明灯塔的适用性。 
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均与光明灯塔本体的外壁可拆卸连接,从而光明灯单元装置能够设置在光明灯塔本体上。由于光明灯塔本体在垂直方向可形成纵深,从而光明灯单元装置设置在光明灯塔本体上后,不仅通过电子点亮发光的方式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且有效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占地面积,极大的增加了智能光明灯塔的适用性。 
因此,通过驱动装置对光明灯单元装置和显示设备的智能控制,有效提高祈福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光明灯塔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光明灯塔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Ⅰ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光明灯塔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光明灯塔中光明灯单元装置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光明灯塔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明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标:100-智能光明灯塔;110-光明灯塔本体;111-支架;1111-通孔;1112-凹槽;1113-固定件;112-连接件;120-顶盖;130-底座;131-中轴;140-底盘;150-传动机构;151-主动轮;152-从动轮;160-电机;170-光明灯单元装置;171-外壳;1711-开口;1712-凸块;172-盖板;1721-凸起;173-摆件;174-光源;1741-驱动单元;1742-发光单元;180-显示设备;190-驱动装置;191-通信单元;192-处理单元;200-光明灯系统;210-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耦合”、“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提供了一种智能光明灯塔100,该智能光明灯塔100包括:光明灯塔本体110、顶盖120、底座130、底盘140、光明灯单元装置170、显示设备180和驱动装置190。 
请参阅图2,光明灯塔本体110包括:支架111和连接件112。支架111为多个,每个支架111均可以为空心柱状结构。其中,其空心柱状结构可以为:空心圆柱,空心立柱或空心多棱柱等。为保证智能光明灯塔100的美观性,优选地,每个支架111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 
如图3所示,每个支架111的侧壁均设置有多个通孔1111,每个通孔1111的形状大小能够和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形状大小匹配,而每个通孔1111的内壁均设置有凹槽1112。作为一种方式,多个通孔1111以队列的方式设置在光明灯塔本体110的侧壁,该设置方式能够对光明灯塔本体110的侧壁的空间形成最大化的利用。 
请参阅图2,作为另一种方式,每个支架111均设有固定件1113,固定件1113可以为长条状结构的加强筋。而每个固定件1113均能够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安装在支架111的内壁,并通过螺纹的方式和支架111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件1113和支架111的可拆卸连接,固定件1113的固定作用能够使得智能光明灯塔100的结构更加稳定。 
支架111的顶端通过连接件112与相邻支架111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从而多个支架111通过可拆卸连接组成光明灯塔本体110。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11的顶端和底端均可设置有连接件112。连接件112可以为:螺栓和螺母、凸块和凹槽等,在此并不限定。多个支架111的通过连接件112可拆卸连接便组成了光明灯塔本体110。 
请参阅图4,顶盖120可以为弧状的壳体结构,顶盖120的第一端可以为平面,顶盖120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一端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弧面。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20的第一端可以为顶盖120的底端,而顶盖120的第二端可以为顶盖120的顶端。顶盖120的底端可通过多个支杆和光明灯塔本体110的顶端连接,或顶盖120与光明灯塔本体110可以为一体成型,从而将顶盖120安装在光明灯塔本体110的顶端。 
底座130可以为柱状结构,其中,其柱状结构可以为:圆柱,立柱或多棱柱等。为保证智能光明灯塔100的美观性,优选地,底座130为圆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60设置在底座130上。底座130顶面的圆心处设有中轴131。中轴131为条状结构并和底座130的顶面垂直,中轴131的条状结构能够使其具有两端,其条状结构的一端为中轴131的第一端,而其条状结构另一端为中轴131的第二端。中轴131的第一端和底座130的顶面固定连接,而中轴131的第二端向远离底座130顶面的方向延伸。 
底盘140为盘状结构,其中,其盘状结构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或矩形等。为保证智能光明灯塔100的美观性,优选地,底盘140为圆盘状结构。底盘140的形状大小和支架111构成的光明灯塔本体110的直径匹配。作为一种方式,底盘140能够设置在光明灯塔本体110的底端,并和光明灯塔本体110的底端重合,重合后底盘140的边缘不仅能够光明灯塔本体110的底端的边缘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底盘140和光明灯塔本体11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方式,为保证光明灯塔本体110相对于底座130的转动,智能光明灯塔100还包括:传动机构150。传动机构150可以包括:主动轮151和从动轮152,主动轮151安装在底座130上并和底座130转动连接,而从动轮152安装在底盘140底端的中心,并和底盘14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30中轴131的第二端能够依次穿过从动轮152的中心和底盘140,从而底盘140便能够通过中轴131和底座130连接,并以中轴131为底盘140的转动轴。在底盘140通过中轴131和底座130连接后,主动轮151和从动轮152通过齿轮形成啮合。 
电机160可以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或异步电动机,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定。电机160固定安装在底座130上,电机160的输出轴为其动力的输出端。电机160的输出轴和主动轮151连接,从而电机160输出的动力能够带动主动轮151转动,而主动轮151转动便能够带动从动轮152转动。由于从动轮152和底盘140固定连接,从而从动轮152的转动便能够带动底盘140以中轴131为转动轴进行转动,进而底盘140的转动也带动了光明灯塔本体110的转动。 
请参阅图5,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为多个,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均可以包括:外壳171、盖板172、摆件173和光源174。外壳171为具有开口1711的壳体,其中,外壳171的形状可以为:立柱状结构、球体结构或水滴状结构等。为保证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美观性,优选地,外壳171可以为水滴形,且外壳171的底部和水平面平行。外壳171的外壁设有多个凸块1712。作为一种方式,开口1711的形状也可以为和外壳171形状相同的水滴形。由于外壳171为具有开口1711的壳体,从而外壳171内部具有一个容纳腔体,通过该开口1711便能够将摆件173和光源174安装在外壳171的内部的容纳腔体中。 
为防止发生而使安装在外壳171内部的元件损坏,或通过开口1711进入灰尘而极大的影响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使用效果,盖板172能够将外壳171的开口1711盖合,以将其开口1711封闭。盖板172也为水滴形的片状结构,而盖板172的形状大小和开口1711的形状大小匹配,从而盖板172能够盖和开口1711。盖板172的边缘设有多个凸起1721,当盖板172嵌入开口1711后,盖板172的边缘的多个凸起1721能够卡住开口1711,从而实现了盖板172和外壳171的可拆卸连接。为保证盖板172和外壳171可拆卸连接后,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使用效果不被其影响,盖板172为透光材料制成。 
摆件173可以为:宗教人物、物品塑像,在本实施例中,摆件173还可以为:佛像等,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摆件173的底部通过和外壳171内部的容纳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可将摆件173设置在外壳171中。 
光源174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光源174能够对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中的摆件173有良好的照明效果,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中的光源17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每个光源174均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方式,为防止光源174裸露在外部,而导致其容易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中均将两个光源174进行封装,再将封装好的两个光源174安装在外壳171的内部。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当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外壳171、盖板172、摆件173和光源174均完成装配后,可将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嵌入支架111上的通孔1111,以使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外壳171上的凸块1712嵌入通孔1111中的凹槽1112,从而便能够使得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和支架111可拆卸连接。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均能够通过将其外壳171上的凸块1712嵌入对应通孔1111中的凹槽1112,从而使得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均和支架111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6,至少一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相互之间通过: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耦合。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方式,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相互可以为串联,即其中一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该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出端与相邻的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耦合,而其余的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均与相邻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出端耦合。在本实施例中,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即可以为光源174的输入端。可以理解的,多个光源174相互可以为串联,即其中光源174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该光源174的输出端与相邻的光源174的输入端耦合,而其余的光源174的输入端均与光源174的输出端耦合从而形成串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光源174均用于接收驱动装置190发送的控制指令,并能够以对应控制指令的发光模式进行发光。每个光源174均包括:驱动单元1741和发光单元1742。其中,驱动单元1741用于获取该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放大以驱动发光单元1742对应该控制指令的发光模式进行发光。作为一种方式,其中一个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也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该驱动单元1741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光单元1742的输入端和相邻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耦合。而其余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与相邻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出端耦合,而其余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出端也分别与发光单元1742的输入端和相邻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耦合,进而以使多个驱动单元1741相互串联。 
再者,每个发光单元1742均可以包括:第一灯珠、第二灯珠和第三灯珠。其中第一灯珠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第二灯珠的发光颜色为蓝色,第三灯珠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每个控制指令对应输入发光单元1742后,其三个电流的信号分别对应输入到第一灯珠、第二灯珠和第三灯珠。第一灯珠对应点亮为红色,第二灯珠对应点亮为蓝色,第三灯珠对应点亮为绿色。每个发光单元能够通过三原色的组合而进行发光。当对应输入的控制指令不同时,其三个电流的信号也不同。每个灯珠由于电流的不同,对应发光的色域也不同。因此,三个灯珠的组合便能够使发光单元1742进行不同颜色的发光。 
请参阅图4,显示设备180可以为:LED显示屏,从而显示设备180能够用于显示祈福的文字或图像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80为由多个长方形显示屏构成的环状结构。作为一种方式,为保证显示设备180显示的信息能够清晰的、全方位的被用户观察到,显示设备180能够套设在光明灯塔本体110的顶端。并和光明灯塔本体110固定连接。由于其为圆环环状结构,且套设在光明灯塔本体110的顶端,从而显示设备180显示的信息能够清晰的、全方位的被用户观察到。 
请参阅图6,显示设备180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从而显示设备180能够接收驱动装置190发送的控制指令。显示设备180将接收的控制指令指令进行解析,从而能够显示对应控制指令的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 
请参阅图4驱动装置190设置在顶盖120内,驱动装置190可以为集成电路芯片,驱动装置190能够用于生成控制信号和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请参阅图6,驱动装置190能够获取上位机所发送的控制信号,其中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驱动装置190包括:通信单元191和处理单元192。通信单元191的输出端与处理单元192的输入端耦合,处理单元192的输出端与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耦合。 
通信单元191用于获取上位机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处理单元192。处理单元192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生成第二控制指令。需要说明的是,通信单元191与上位机通信中断时,处理单元192将读取预设或缓存的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并根据读取第一控制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发光模式和显示设备180的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 
每个第一控制指令能够对应单独控制一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在本实施中,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为多个,从而处理单元192能够生成多个第一控制指令。处理单元192的输出端能够和其中一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耦合,而其余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和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形成依次的:串联、并联、或串联并联所构成的树状结构。作为一种方式,其余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和该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耦合方式可以为串联,但并不限定。由于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中的每个光源174均包括:驱动单元1741和发光单元1742,从而其中一个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与处理单元192的输出端耦合,该驱动单元1741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光单元1742的输入端和相邻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耦合。而其余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与相邻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出端耦合,而其余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出端也分别与发光单元1742的输入端和相邻的驱动单元1741的输入端耦合,进而以使多个驱动单元1741相互串联。作为另一种方式,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和处理单元192可以通过局域网控制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方式耦合。通过总线的耦合方式,处理单元192便能够将每个第一控制指令均对应输出到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通过串联的结构,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多个第一控制指令中的一个,并将其余第一控制指令依次传递到相邻的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当处理单元192产生不同的第一控制指令时,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中每个光源174的驱动单元1741将该第一控制指令进行放大后驱动的发光单元1742发光,而不同第一控制指令便能够使得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中每个光源174的发光形成了不同。因此,通过处理单元192生成不同的第一控制指令,便能够使得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发光组合为多个发光模式。其中,发光模式可为:发光单元的发光时间,也可以为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进行组合式的闪烁,或为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以相同或不同的发光模式进行组合,或也可以通过控制特定位置的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进行发光,并通过发光而组合文字。 
再者,通过处理单元192的输出端也和显示设备180的输入端的耦合,处理单元192也能够将控制显示设备180显示的第二控制指令发送至显示设备180。显示设备180通过解析该第二控制指令便能对应进行预设显示内容的显示。预设显示内容可以是预先存储在显示设备180的文字、视频或图片等。作为一种方式,显示设备180能够显示供奉人的姓名,以及祈福语等文字信息。与此同时,在处理单元192的控制下,显示设备180还能以多种显示模式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显示,并根据输入的第二控制指令对显示内容进行实时的更新。其中,显示模式可以包括:上下循环显示、左右循环显示、间断性显示或渐变性显示等。 
通过处理单元192的对显示设备180的控制,显示设备180能够进行智能、灵活、及多功能的显示,极大的提高了智能光明灯塔100的适用性。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明灯系统200,该光明灯系统200包括:上位机210和智能光明灯塔100。 
上位机210可以为运行有用户服务和系统管理程序的设备,比如,计算机设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等。上位机210能够根据用户的输入的信息和自身预设的信息而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上位机210的输出端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入端耦合。具体的,上位机210的输出端与通信单元191的输入端耦合。在本实施例中,上位机210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驱动装置190实现耦合。从而上位机210能够将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至通信单元191。 
进一步地,显示设备180还可以与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实现联动。当供奉人通过上位机210发出点灯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某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光源174发光时,处理器192在控制该光源174点亮的同时,还可控制显示设备180显示该供奉人的信息,例如:供奉人的姓名、日期以及祈福语等等。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灯塔本体110的所有光明灯单元装置170还可以作为一个点阵屏进行使用,其中,每个所述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可以视作一个像素点。实施时,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210输入控制信息,控制所有光明灯单元装置170按照所述控制信息进行发光,最终构成特定的文字、图形、动画。 
因此,用户通过操作上位机210便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而对光明灯系统200进行相应的控制,进而极大的提高了光明灯系统200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光明灯塔100及光明灯系统200的安装原理如下: 
将每个支架111的底端通过法兰盘1121和相邻支架111的顶端可拆卸连接,从而将多个支架111组装为光明灯塔本体110。再将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嵌入支架111的通孔1111,以使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均和光明灯塔本体110可拆卸连接。又将显示设备180套设在光明灯塔本体110的顶端,并和光明灯塔本体110可拆卸连接,进而通过可拆卸连接组成了智能光明灯塔100。将电机160和主控装置均固定在底座130上,与此同时,将主动轮151和电机160的第二端连接。将智能光明灯塔100的底端和底盘140可拆卸连接,并将底座130的中轴131依次穿从动轮152和底盘140,从而使得底盘140和底座130形成连接,也使得主动轮151和从动轮152啮合,进而完成了智能光明灯塔100的组装。当电机160转动输出动机后,动力通过转动机构的传动而使得智能光明灯塔100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光明灯塔100及光明灯系统200。其中,智能光明灯塔100应用于光明灯系统200,光明灯系统200包括:上位机210,智能光明灯塔100包括:光明灯塔本体110、驱动装置190、显示设备180和多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光明灯塔本体110为空心柱状结构,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均与光明灯塔本体110的外壁可拆卸连接,驱动装置190和显示设备180均安装于光明灯塔本体110上,驱动装置190的输入端与上位机210的输出端耦合,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和显示设备180的输入端均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 
驱动装置190安装于光明灯塔本体110上,且驱动装置190能够获取上位机210发送的控制信号。驱动装置190还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而生成与控制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通过光明灯单元装置170的输入端和显示设备180的输入端均与驱动装置190的输出端耦合。从而驱动装置190能够将生成的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光明灯单元装置170或显示设备180。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在控制指令的控制下,能够以对应控制指令的发光模式进行发光,而显示设备180在控制指令的控制下,能够显示对应控制指令的显示内容及显示模式。由于通过驱动装置190对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和显示设备180的智能控制,从而大幅的提升了智能光明灯塔100的适用性。 
每个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均与光明灯塔本体110的外壁可拆卸连接,从而光明灯单元装置170能够设置在光明灯塔本体110上。由于光明灯塔本体110在垂直方向可形成纵深,从而光明灯单元装置110设置在光明灯塔本体上110后,不仅通过电子点亮发光的方式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且有效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占地面积,也极大的增加了智能光明灯塔100的适用性。 
因此,通过驱动装置190对光明灯单元装置170和显示设备180的智能控制,有效提高祈福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企业:四川长城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

简易组装式骨灰盒存放架框架式结构技术

上一篇:

智能光明灯墙及光明灯系统装置技术工艺流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最新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