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17-07-31 17:13 |
浏览次数680 |
台湾伸缩引磬(黄铜)佛事法会仪式敲打乐器
宝贝描述:
【商品编号】 TY5031A
【商品描述】引磬,又称击子,《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称云磬,是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佛教寺院。
引磬是寺院中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又称手磬。形似酒盅,直径约七厘米,形状与仰钵形坐磬相同。置于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长约三十五厘米,用细长铜棍敲击。
指僧家的一种法器。多用铜制,形如小碗,底贯以纽,下附木柄。诵经念佛时用以调整音节。
《水浒传》第九十回:“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
巴金《秋》二四:“坐在他对面的右边那个敲小引磬的年轻和尚接着用响亮的声音唱道:‘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结构:磬体用铜铸成,呈仰钵体,与铁磬或碰铃相似,磬口外径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体下端钻有小孔,仰口钉于磬柄上端。磬柄木制, 柄长25厘米~30厘米、柄径1.6厘米~2厘米,柄体外表旋有各种宽、窄、圆、尖环状条纹为饰。磬棰又称磬钎,用细铜棍或铁棍制成,上圆下扁,直径0.6厘米,长度与磬柄相同。